平凡的多倫多

Bryan Wang
3 min readJan 16, 2019

--

我把錢包跟手機放入大外套的口袋,披上圍巾,跟香港人老闆Philip道別,他送的鴛鴦奶茶還沒喝完,但是已經晚了,不適合再喝過於濃厚的飲料。我拎起打包好的餐盒,起身離開每週都會光顧一次的唐人街小餐館。外面是零下十度的風吹著的Spadina Ave. ,路牌上寫著很美的譯名:士巴丹拿道。入冬以後,我必須踏上長靴,否則雙腳會冷的凍僵,腳踝尤其嚴重。我因此慢慢不再穿俐落的九分褲,也收起了在台灣常穿的船型襪,因為穿靴子時會容易磨傷腳。

我接著右轉College St.,這是多倫多大學正門前的路,儘管我並不太確定這座有時會被過度生長的楓樹遮住校徽的門到底是不是正門。像多大這樣的開放式校園讓我很有舒適感,不會像台大那樣明顯的圍牆讓你充分意識到自己上學了。

忽而臉上一陣刺痛,這並不是台灣常見的風飛沙,而是瞬間結冰的雨水打在臉上。這些雨滴在近乎要到人類的高度時才結冰,與平常緩緩搖曳飄落的雪有所不同,這是一種落下軌跡筆直的冰沙,姑且稱之為雨雪吧。想起國中讀古代紈絝子弟對雪的形容『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以前總認為後者說得好,想來是自己沒有被這種雨雪顏射過。

我把帽子戴上以免雪繼續打在我臉上,前面是三個中國女生開心地聊著天。他們是典型在多倫多能看見的中國人:打扮時髦、拎著名牌包、穿著Canada Goose過腰的羽絨外套。這裡的中國人非常多,我這學期做助教帶實驗課五十個學生裡只有一個非華裔,儘管這可能跟我分到 W, X, Y, Z 姓氏的學生有關。加拿大確實是個非常移民友善的國家,就像實驗室的伊拉克裔多倫多人女生告訴我的,他成長過程中認識的朋友,幾乎每個人爸媽都是來自其他地方的移民。

我接著在College st.與Bay st.的十字路口左轉,這裡是多倫多市中心公寓大樓的聚集區,我住在這裡一棟上了年紀的公寓。走回家的方向會經過對街是清真料理的高級日式髮廊,自大片落地窗望入,可以從設計師線條感明確的中長髮尾中輕易認出他們是真的日本人,而不是眾多廉價壽司店裡說中文的店員。我還會經過在多倫多意外少的星巴克(這裡的人喝Second Cup,加拿大的麥當勞等價則是Tim Horton)、設計類似異人館的台式餐廳、還有我常吃的台式便當店。其實他的口味一點也不道地,比起我台中家旁邊的便當是次多了。

跟印度裔的管理員寒暄兩句後,我按下電梯按鈕,幾位住戶也跟我一起進了電梯。我因為住的樓層低,經常是最早出電梯的那位。想起來多倫多前總想找個能遠眺安大略湖的高樓層房,最後卻意外找到了這對和藹台灣夫婦買給孩子讀大學的房子,或許也是一種緣份吧。我在口袋翻找房門鑰匙,突然手腕一震,智慧型手錶的加速度儀偵測到我停止步行:『做得好!又是一趟暢快的步行!』。

這是在多倫多平凡的一天,我似乎也慢慢喜歡上這樣的生活了。

--

--

Bryan Wang

A Taiwanese on Earth. May spot me in Toronto, San Francisco, and Taipei.